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3的文章

13年Apr瀨戶內D7 上

圖片
4月18日 木 上午 女木島 今天的行程:上午先去女木島,中午再搭船去男木島,跟著回高松酒店取行李,立即轉船去小豆島。 春祭期間,這條航道(高松—女木島—男木島—女木島—高松)的班次相隔兩小時,所以如果想一日走遍兩個小島,行程都差不多一樣。 乘坐早上8點的渡輪,上層乘客,下層載車。短短20分鐘就到達女木島了。 碼頭附近有很多很多的海鷗,原來這是第31號作品點,木材崇人的『海鷗的停車場』,細看清楚,原來海鷗們還會隨著風向而轉動呢! 而另一邊的防潮堤亦是木村先生的作品,第32號:『海鷗用停車場』 。 在碼頭旁還有第33號作品,禿鷹墳上的『20世紀的回想』,在三角大鋼琴上樹立了4支帆,好像是海浪和琴聲結合的旋律。 時間尚早,很多家Project都未開門,先行上山頂的看看大洞窟。這個洞窟相當大,據說面積達四萬平方呎,是在1931年才被發現的,但到現時仍未考證是什麼時代、什麼人在這座小島的山頂上,弄出這麼大的一個洞穴來。 把這個傳統觀光點和藝術祭拉上關系的,就是第40號作品點——德國Philippe Artus的『蝸牛的軌跡』。在洞穴內放置了3組映像,是隻電子蝸牛在轉動爬行,與洞內彎彎曲曲的環境十分相襯。 原路下山,在住吉神社旁有第39號作品點,杉浦康益的『段々の風』,在原梯田的位置,用陶器疊砌出微曲的形態。 回到小村莊,在學校的中庭有第36號作品點,大竹伸志的『女根/めこん』。 差不多十一點,到第37號作品點『不在的存在』內的餐廳內吃午飯,set lunch Yen1500,可坐在庭園中,邊吃邊觀看沙石池內間歇性出現的足印,蠻寫意的。 吃飽便趕緊去看看其它的家project,第34號愛知縣立藝術大學的『Megi House』,不大了解,亦沒多大印象和興趣。 再去第38號的作品點,行武治美的『均衡』。串連上過萬塊鏡面玻璃,被光線照耀起來,作出不同程度/角度的反射/折射,有趣!. 這就完成了女木島的旅程,回到碼頭等候12:20的渡輪往男木島。下圖中的中年夫婦加一老一小豆丁,竟然連續幾天都遇上,真有緣:前晚直島初次踫見,昨天同船往豊島,竟又再同船往高松市,還要入住同一間酒店,已經算是相當巧合了;今天竟然又再同船往女木島,現在又一起去男木島,連今天...

13年Apr瀨戶內D6 下

圖片
4月17日下午 豊島 20多分鐘的航程便到達豊島家浦港。要趕搭12:30的巴士,基本上只得幾分鐘時間,踫巧沒有工作人員在行李臨時看管處的帳篷,惟有自助形式把行李塞進帳蓬,立刻跳上已經準備開車的巴士。豊島的藝術祭展區分佈頗遠,所以必須要依靠島上的巴士。 行駛了約十分鐘,便在清水前下車,正式進入「唐櫃岡」集落。 在巴士站對面是第21號作品點,青木野枝的『空之粒子/唐櫃』。據說夏祭期間會有冰冷西瓜接待呢! 跟隨前面的一眾遊客,就如置身在螞蟻隊伍中一樣,不用看地圖,也不需看路牌,很容易便到達第22號作品點,安部良的『島kitchen』。除了建築設計部份有特色外,藝術祭期間還有由丸之內酒店的廚師和島上的媽媽們合作提供飲食,無怪乎這麼多人在輪候呢! 在同一組建築物內,還有第23號作品點,是映像形式的,看了,不感興趣。 再順路行到達第24號作品點,是加拿大藝術家的『Storm House』。制造了一個在平房內感受屋外行雷閃電、滂沱大雨的環境。助手話很像他小時候住在木屋區的感覺,勾起絲絲記憶喎。 緩行下坡約十分鐘,到達島上的最重要作品點——第25號的『豊島美術館』。這個只有一件作品的美術館,就是相中白色的通頂dome,左邊的是小食部和賣店。雖然結構好像很簡單,但是親身感受又的確很特別;靜坐著看地上水珠形成、滾動、融合,又別有所思呢。 在迷你Dome版的小食站內休息下,食個tea。 繼續慢慢下坡行去唐櫃港區,一行又是30分鐘;其實差不多整個瀨戶藝術祭中的小島們,都是要靠步行來連接每個作品點。好彩春祭期間不寒不熱,行下無妨;若在7、8月的夏祭,相信要很小心中暑呢! 終於到達第26號作品點,是個相當搞鬼的籃球架,足足有六個籃球框。遠射,唔入!近射,又唔入!!那就入樽吧(最低果個框)!!! 繼續前行十分鐘,位于寧靜優美海邊的第27號作品點——『心臟音之Archive』。這裡自2010年開館以來,已經收錄了三萬多個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心跳紀錄(要付款的),亦有設施給大家聽聽他人的心跳紀錄,最印象深圳是那個隨著心跳聲而閃爍的房間。 步回唐櫃港巴士站等候15:53的巴士,16:10回到家浦港區。 第16號作品點是由德國Tobias Rehberger設計的cafe,感覺實在很型格,...

13年Apr瀨戶內D6 上

圖片
4月17日 水 今天的節目表:上午是直島的本村區,即是『家Project』的集中地,跟著中午坐船去豊島,下午五點幾由豊島坐船去高松市晚餐和住宿。 早餐是在酒店的另一邊,會通過這條走廊,幾靚! 其實酒店內還有很多藝術品,基本上是個小型美術館,包括今次藝術祭第11號作品——杉本博司的『光之棺/苔之觀念』,當然是不可拍照。 Check out 時,在酒店大堂的牆邊,發現了這個『接待員』,幾cool。 在酒店門口擺放了第12號作品——英國Anthony Caro的『Final Call』。 坐接近9點的酒店shuttle去宮浦港,先把行李放進Locker,買好中午往豊島的船票,跟著立刻走去碼頭附近朝拜另一個草間彌生的南瓜,請行禮吧。 坐9:45分的酒店shuttle去本村區,不用10分鐘就到本村了。 首先到第4號作品點,宮島達男的『角屋』,在200多年的古屋中設了個大水池,池中放了很多個LED燈,是最早期的『家Project』之一。 順著行到達第5號作品點,杉本博司的『護王神社』。把舊神社改建,設了一條玻璃樓梯。 跟著工作人員會給一個小電筒,走進一條窄窄的混凝土通道,在盡頭會見到小小光線透入,眼睛經過短時間的適應後,會慢慢看到原來那是上面的玻璃樓梯延伸到地庫,淡淡的光線令樓梯看來別有風味。 繞過小山丘,到第6號的『南寺』擺籌,要等到個多小時後(11:15),先去其它作品點吧。 在南寺斜對面是第3號的『安藤忠雄Museum』,內裡有些關於安藤大師和直島迴相關的資料。 轉去隔離巷的第10號作品點,『三分一博志建築構思展』。三分一博志就是犬島精鍊美術館的設計建築家,這裡有詳細的介紹大師怎樣設計建築物,以配合太陽、風、光、水和地形。助手話可當為風水科學化的骨幹籃本。 繼續前往第9號大竹伸朗的作品,是把前店後住的牙科診所改造,在屋內外裝置各色各樣的廢材,如招牌、霓虹燈等等。 差不多時間,回到南寺等入內觀看。原來這作品點每隔15分鐘才招待一組參觀者,每組最多14人,即是每小時只可接待56人。 這是美國James Turrell的作品,而建築物則是由安藤忠雄設計的。在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下安坐,等待著眼睛的慢慢適應。這是一個難得的體驗,...

13年Apr瀨戶內D5 下

圖片
來往宇野港與直島間的航程其實相當近,只需十五分鐘,可是每班航次卻相差約一小時,送船尾便要呆等了。 碼頭有酒店專車接送到酒店,今晚是住Benesse Hotel Park,算是酒店較接近海灘的組群。 Check-in後立刻起程,先往第13號作品點Benesse Museum。 直島三個美術館(Benesse Museum,李禹煥美術館,地中美術館)都是禁止館內拍照的,所以很多真彩部份都要靠offical guide book來喚起記憶。 很快便行完最近的Benesse Museum,反正晚餐都會回到這裡進食,去下站吧。 14號作品點——李禹煥美術館,水泥牆加超強空間感的建築,又是安藤忠雄大師的傑作。 當然美術館要展示的都是韓國藝術家李禹煥的作品:自然石、鐵板。館外柱之廣場都有幾組作品供免費欣賞。 下站是第15號的地中美術館。館內是禁止拍照的,所有手提物件在職員的指引下都已放進售票處的locker。 這個美術館果然相當精彩!建築設計固然厲害,館內展品亦十分勁揪。勁!勁!勁! 看完地中美術館,在館門口坐shuttle返回酒店區,去朝聖——草間彌生的南瓜。 Benesse區域內還有很多戶外藝術品,若有時間可慢愕欣賞。 晚餐6:30在Benesse Museum內的餐廳。較預期的失色,基本上祇是普普通通,不過不失罷。 Park的房間亦很普通,較特別的是房內沒有電視機。 若考慮性價比,個人覺得住Benesse House Park的滿意度並不高,倒不如day trip會更好;又或者住再豪些,Oval果邊好像會更高的享受呢!

13年Apr瀨戶內D5 上

圖片
4月16日 火 今天坐JR由倉敷轉去宇野港去直島,再坐船去直島,會在Benesse House 住一晚。 今天一早先把大行李箱委托 「貓仔宅急便」送去四天後入住的大阪酒店,因為 打後幾天會徘徊於幾個島嶼間,提著大行李箱會很不方便,故把跟著幾天要用的東西濃縮在小手拉箱內。 由倉敷市去宇野港要坐三程電車:首先去岡山市,轉車到茶屋町站,再往宇野港。 在岡山站內踫到面包超人列車,當然立即取相機拍拍啦。顯然這地區的居民都已經見慣了這列車,所以都完全算不上有任何反應,但還是有幾個像我們這種偶爾踫到色彩繽紛的卡通列車就莫名興奮的人。其實本人都不是太喜歡面包超人,嚴格來說,也只屬于知道的層面,連認識都談不上。 終於在11:46到達宇野站,應該可以轉乘12:15的船去直島,但選擇了13:30的船,因為宇野港也是今次瀨戶內藝術祭的場所,雖然數量和質量都相較細。 就在電車站周邊的廣場上,藝術家『白井美穗』為這幾隻動物銅像添上了七彩的裝飾物,像是專誠為迎接貴賓而刻意打扮起來的接待員,精神奕奕的向大家說聲歡迎來臨。 第154和155號作品就在車站附近的牆壁上,是攝影藝術大師『荒木経惟』的新作品Paradise。 好像是關於生與死的共存,這樣玄妙你懂不懂? 隔幾座建築物的牆壁上,又發現另一幅作品。 第152號作品,其實這已是2010年第一次瀨戶內藝術祭的作品,一條顏色鮮豔的大魚。 原來這麼大的一條魚是用各式各樣在海上漂浮的垃圾所湊合成的:有叮噹,又有黃鴨仔。 第153號作品,『舟底的記憶』。 下午13:30,上船,去直島,出發!

13年Apr瀨戶內D4

圖片
4月15日 月 今天是行程是備中松山城、吉備津神社,去岡山市購物。 一早起床先做點運動,換衫去緩步跑。 白璧之町,川旁的垂柳,最重要是清早沒太多人,在美觀區內左穿右插,別有一番風味。 就是這樣緩跑了約7km,最後跑上鶴形山公園,接近高點時,助手話自已有點像Rocky的感覺!?哈哈,傻! 跑完步,浸下溫泉,食個早餐,坐JR到備中高梁站時已經10點了。由JR站步往山上的備中松山城約需90分鐘,會經過武家屋敷。選擇了沿馬路上山,由八合目開始就只可行山路了。 其實這個城堡算不上壯觀,硬要找個亮點的話,它是現存12天守閣中位處最高的一所,標高430m。不過我倆素來都喜歡旅行時找些散策徑,這裡都不差。 當年秀吉是用水攻來孤立這座城堡的,但攻到一半就發生本能寺事件,在敵方還未知情下,誘迫敵方簽下和約,條件之一是要當時的城主自殺,而地點就在天守閣的頂層。在參觀天守閣內時總是想著這件事,故沒有在裡面拍照了。 下一站是長廊神社——『吉備津神社』。之前看blog,發現都有不少遊客把它和『吉備津彥神社』混淆了,在備前一宮站下車,變成要步行一個車站的距離,其實應該在吉備津站就最合適了。這個神社最出名的當然就是這條長廊。 又的而且確是很長的走廊,還有起起伏伏呢。 之後回到岡山市天滿屋一帶shopping,買下買下又接近8點,坐巴士到岡山JR站附近的居酒屋吃晚餐,都幾OK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