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Apr瀨戶內D7 上

4月18日 木 上午 女木島

今天的行程:上午先去女木島,中午再搭船去男木島,跟著回高松酒店取行李,立即轉船去小豆島。

春祭期間,這條航道(高松—女木島—男木島—女木島—高松)的班次相隔兩小時,所以如果想一日走遍兩個小島,行程都差不多一樣。

乘坐早上8點的渡輪,上層乘客,下層載車。短短20分鐘就到達女木島了。



碼頭附近有很多很多的海鷗,原來這是第31號作品點,木材崇人的『海鷗的停車場』,細看清楚,原來海鷗們還會隨著風向而轉動呢!



而另一邊的防潮堤亦是木村先生的作品,第32號:『海鷗用停車場』



在碼頭旁還有第33號作品,禿鷹墳上的『20世紀的回想』,在三角大鋼琴上樹立了4支帆,好像是海浪和琴聲結合的旋律。


時間尚早,很多家Project都未開門,先行上山頂的看看大洞窟。這個洞窟相當大,據說面積達四萬平方呎,是在1931年才被發現的,但到現時仍未考證是什麼時代、什麼人在這座小島的山頂上,弄出這麼大的一個洞穴來。

把這個傳統觀光點和藝術祭拉上關系的,就是第40號作品點——德國Philippe Artus的『蝸牛的軌跡』。在洞穴內放置了3組映像,是隻電子蝸牛在轉動爬行,與洞內彎彎曲曲的環境十分相襯。


原路下山,在住吉神社旁有第39號作品點,杉浦康益的『段々の風』,在原梯田的位置,用陶器疊砌出微曲的形態。


回到小村莊,在學校的中庭有第36號作品點,大竹伸志的『女根/めこん』。


差不多十一點,到第37號作品點『不在的存在』內的餐廳內吃午飯,set lunch Yen1500,可坐在庭園中,邊吃邊觀看沙石池內間歇性出現的足印,蠻寫意的。

吃飽便趕緊去看看其它的家project,第34號愛知縣立藝術大學的『Megi House』,不大了解,亦沒多大印象和興趣。

再去第38號的作品點,行武治美的『均衡』。串連上過萬塊鏡面玻璃,被光線照耀起來,作出不同程度/角度的反射/折射,有趣!.


這就完成了女木島的旅程,回到碼頭等候12:20的渡輪往男木島。下圖中的中年夫婦加一老一小豆丁,竟然連續幾天都遇上,真有緣:前晚直島初次踫見,昨天同船往豊島,竟又再同船往高松市,還要入住同一間酒店,已經算是相當巧合了;今天竟然又再同船往女木島,現在又一起去男木島,連今天稍後時都同船返高松市,真巧!這對婆孫(段估)都很健壯和乖巧:老的雖然拿著柺杖篤篤下,但步速不下於普通OL,小豆丁則從未喊過,多數遇見時都不需手抱。


順便做個紀錄:助手今早趁有少少時間,在高松市海旁跑了4.4km。助手話沿著那條堤壩一直跑到海中心,幾特別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09/04 東海 飲食篇

快起程去澳洲旅行

行山:元荃古道---深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