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13年7月東京行紀錄

圖片
2013年的購物行終於定在7月12日至20日完成了,中間遍排了三晚在東京以外的地區住,分別是橫須賀、箱根、和熱海。 幾年前的夏季大減價,除了少部份超性格和select shop外,大部份品牌都會跟隨傳統在7月1日開始減價。 隨著去年大百貨公司分成7月1日和7月13日(金)開始減價的兩大陣營之後,今年的夏季大減價情況繼續混亂。伊勢丹和三越改在7月17日(水)開始,而其它大百貨就提早在6月28日(金)開始。 我倆今年遍行程仍然是跟伊勢丹的減價時間表,在12日飛往東京,雖然錯過了第一round的減價,可幸所有在伊勢丹有counter的品牌,都會留起些貨品給17日才開始減價;連一向瓢忽不定的CDG系(7月5日 金),都留起一定數量給伊勢丹,都算還有點希望呢! 今年的行程如下 12日 飛往東京,LUMINE開始減價。 13日 遊鐮倉,住橫須賀,晚上往久里兵看花火大會。 14日 在橫須賀租車遊箱根,住箱根。 15日 御殿場outlet,河口湖,住熱海,晚上熱海有花車巡遊。 16日 往小田原還車,返東京。 17日至19日 東京shopping。 20日 下午機返港。 其它紀事: 熊本Kumamon的商品四圍都有得賣,而香川縣今治市的『Barysan』週邊物品,原來在東京都有得賣,包括Tokyo Tower下的今治毛巾店,和JR新橋站附近的香川物產館都有。 久里兵的花火大會,由電車站的人郡反映,都吸引了頗多人往觀賞。當中似乎很多人都和我倆一樣,錯估了它的規模,開始不到5分鐘,已經有不少人轉身離開;因為大會只得一個發射點,效果和香港維港的級數相差太遠,相信很多看過都市級大花火會的,都會有點失望。 熱海的花車巡遊都幾熱鬧,我個人覺得普普通通,不過助手就看得很興奮了。 今次去了鐮倉的錢洗弁財天宇賀福神社,據說用這裡的洗錢水洗錢,錢就會多起來!洗完的HK100紙幣已經好好的保管起來,等它慢慢發揮功效。

13年Apr瀨戶內D8下 完

圖片
4月19日 金 下午 欣賞完三諸半島最後一個作品點,時間已經接近一點了,趕緊駛車往小豆島的另一個展品區——肥土山。 用了約半小時的車程,進入肥土山,先到達第63號作品點,台灣王志文的『小豆島之光』。大會安排的泊車點離作品點頗遠,步行須約五分鐘,不過那正好給大家由遠到近,慢慢欣賞這個大型竹製建築物。 通過尾部的長廊,突然眼前影像變得寬闊了,原來已經到了巨大的竹Dome內。 躺臥在竹杆的平台上,觀賞圓拱的屋頂,相當relax。陽光透過屋頂的圓孔,在竹壁畫出鵝蛋形的光圈,為安靜的環境加添小小裝飾。 細心觀察,原來這個作品用了很多種不同的結方法,有齊齊整整的,亦有看似雜亂無章的。 繼續往下一站,第60號作品點,長澤伸穗的『うみのうつわ』(海螢)。在漆黑的大廳中放了個細小的藍色發光休在地上,行近點會看清原來是一隻小船。另外一提,在門外放置了很多柑,工作人員示意隨便享用,那就拿了兩個吃吃吧,正宗地元果子! 時間已經接近兩點,亦即是還有一小時便要回阪手港還車。放棄了駕車不能直達的第61號作品點,因為不清楚來回步行要多久。選擇了去找土庄港附近的第59號作品點『目』,可惜沒有正確地址,在區內轉了兩圈都找不到,時間關系,惟有放棄。 駕回阪手港已經接近三點,還車。其實還車地點就正是第79號作品點,『Creator In Residence』,展出了幾組民間對小豆島未來發展有關的藝術設計。興趣不大。 去碼頭售票處買好四點鐘往神戶市的船票,把行李放入locker後,行去第80號作品點,『壺井榮生誕地花園Project』。實在有點想不通,這個小花園有什麼特別。 又行回碼頭,看看第77號作品,Kenji Yanobe的『The Star ANGER』。這隻爬在銀球上的水龍,已經成為阪手港的標誌了。 接近三點半,行上小坡上的古井,正是第78號作品點,Beat Takeshi X Kenji Yanobe的『ANGER from the Bottom』。已經有很多人在圍觀等待,因為每半個小時才出現一次呢。 三點半,開show。就是這隻地靈物,從井底升上來,口中還會吐出水呢。 回到碼頭,剛好船正泊岸。其實用坐船的方法往來神戶至小豆島或四國高松市,單程每位Yen1...

13年Apr瀨戶內D8 上

圖片
4月19日 金 上午 今天主要是遊小豆島,然後在下午四時許乘坐渡輪往神戶市,再轉車返大阪。 浸完溫泉,吃過早餐,check out,接近9點便過坂手港辦理租車手續。 今天選擇租車自駕,主要因為這個島很大,作品點分佈太廣闊,依靠巴士和行路是搞不掂的。 租用6小時,需Yen6500,驗車後問職員仔附近油站位置,以方便滿tank還車。 哥仔大方地示意不用入滿油還車了,面上隱隱泛起一股信心十足的表情,似是認定我倆在六小時內用不了多少汽油;雖然不想給你看扁,不過又的確用不多。 取車後,先往第83號作品點,『小豆島町Community Art Project』。踏進展場立刻見到幾幅這樣的牆壁,似乎它們就是主角了。 細看之下,原來是用小豆島醬油堆砌成的。把不同濃度的醬油,入進外賣弁當用的小樽內,有秩序的排列起來,又真是幾壯觀。館內有個小室中放有很多不同款式和品牌的醬油,全部都是小豆島出產的。 下站是醬之鄉入口處的第84作品點,沒料到竟然是個公廁!!由島田陽設計,概念是日式小屋和醬油桶融合的建築物呢。當然要入內參觀,順便方便一下啦。 小豆島是日本醬油的重要生產地,而這醬之鄉區域就聚集了不少醬油廠房和倉庫。整個範圍內都充滿著醬油的香味,而這些氣味會沿途改變,令這條馬木散策路更有特色。 在散策路中途,遇上了這個飛機頭公仔。原來是第85號作品,清水久和的『髮型的屋台』,酷。 終於行到第86號作品點,原本是一間舊醬油屋,現在是graf的『小豆島カタチLab』。Lab的主題好像是從不同角度/介面去研究小豆島,譬如分析醬油桶、島上櫻花種類、木頭、石頭、橄欖葉等等。 步回醬之鄉入口處,開車去Olive公園,第65號作品就在公園內的溫泉會館內。岸本真之的『つぎつぎきんつぎ』,用上日本傳統瓷器的修複法,把從島上收集的碗碗碟碟堆砌起來。 開始駛進三諸半島,這個部份的作品,很多都是個別藝術家在這裡小住數月,通過與島民的溝通和交流後而作出的,所以大部份的題材都和小豆島息息相關。(其實從2009年開始,小豆島已經推行「小豆島芸術家村」計劃,定期邀請藝術家到來小住。) 首先是第71號作品,吉田夏奈的『花壽波島的秘密』。這是個大型倒錐體展品,內裡畫上了由海床至露出水面的島嶼,令人有置身海底向上看的...